时间:2023-06-12 23:18:30 | 浏览:2
林晓林 书
卓剑舟先生在写于1942年1月的《太姥山全志·自序》的开头说:“太姥古称仙都,殊绝人境。”此处“殊绝人境”为文学语言,无非形容太姥山奇峰矗立、洞壑玲珑、峭壁凌空、山岚缭绕的绝妙美景;而“古称仙都”一语则大有奥妙,我们不禁要想,“仙都”之“古称”,到底有多古?“仙都”之称,又有何根据?确如其言,仙踪何处?
罗 健 画
我们在《太姥娘娘,尧时老母》一文中说到“神”和“仙”,“神”为先天自然之神,而“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凡是通过长期的修炼,最终达到长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这就和道教扯上了关系。“道家之术,杂而多端”[1] ,但其基本信仰是“道”,信仰的核心是得道成仙。道教宣称,只要得“道”,就可以白日飞升,成为长生不死、无所不能的神仙。
传说中的太姥娘娘显然符合以上条件,照此说法她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得道之“仙”,难怪,《福建通志》把她列入了《福建列仙传》[2],文字如下:
太姥,相传尧时人,以练蓝为业。有道士求浆,姥饮以醪。道士奇之,乃授以九转丹砂之法,七月七日乘五色龙马而仙,因名太姥山。
这个传说的最早版本见于东汉末年王烈的《蟠桃记》,后代许多文献引用太姥的传说大都发源于此,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一点的是,这个传说流行于《蟠桃记》成书之前。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把她上推至“混沌初开”(作为“神”);作为“仙”,把她确认在“秦时”:
混沌初开,有神曰圣姥,母子三人占此山。秦时人号为圣姥,众仙立为太姥圣母,今人祝庙呼太元夫人是也。
我们说过,太姥的传说并不局限于福鼎,闽北的武夷山,闽南的漳浦、金门,以及浙江的缙云、新昌、仙居等地也有太姥山、太武山等。所以“混沌初开,有神曰圣姥”的这个“圣姥”,尚与“仙”的概念无关,她是闽越人的始祖,或者说闽中人类的始祖母(她在今天确切的身份是“民间神”)。但是当神仙的传说在后来的某一天成为时髦的大众话题,太姥的传说也不例外地被打上了神仙的烙印,这个时间至迟在汉代。
因此太姥山最初是一座“神山”,秦汉以后慢慢又成为一座“仙山”。
太姥晓月 陈赞玲 摄
陈支平《福建宗教史》说,福建偏处东南沿海,先秦时期为闽越族聚居地,与中原联系极少,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也不大。自秦始皇二十五年立闽中郡以后,中原文化才开始逐渐传入福建,其中神仙传说也在秦汉时期在福建流播。有关文献记载着数十名居住在福建境内的神仙传说,就太古时代来说,除了上文说到的太姥,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容成。
容成,《列仙传》称其为老子之师,又曾为黄帝之师,居太姥山修仙,后转徙崆峒山,年二百余岁,善导引之术,保精炼气,老而转少,面带幼容。是一位上古传说仙人中的重要角色。容成先生和太姥山的渊源亦不浅,清嘉庆《福鼎县志·方外》“容成先生”词条说:
黄帝时人。尝栖太姥山炼药,后居崆峒,轩辕黄帝师之。今中峰下石井、石鼎、石臼犹存。
容成丹井 白荣敏 摄
这个记载《福鼎县志》转引自《力牧箓》。《力牧箓》是汉晋时期的书,早已失传,但我们又不免联想到“力牧”,在传说中,力牧是与风后、大鸿同为黄帝的三位大臣,力大无比,善于射箭,在涿鹿大战中战胜蚩尤,是远古畜牧民族首领。《福宁府志·地理志》说太姥山“相传尧时太姥业蓝处,又云殷力牧、容成子栖此炼丹”,所以明进士屠隆(浙江人)在《太姥山》诗中写道:“兹山合是神灵都,力牧容成此炼药。”
据考证,神仙的传说至迟可以追溯到道教形成之前的三四百年的战国时期,到了秦汉时期,神仙方术为秦始皇、汉武帝等最高统治者所好,汉武帝对神仙方术更是迷恋,在位时派去名山及海上求仙人仙药等方士成千上万,据说东方朔就是其中的一位。《八闽通志》引《蟠桃记》的话说“汉武帝命东方朔授天下名山文,改‘母’为‘姥’”,相传白云寺后门石壁上“天下第一山”的摩崖石刻还是东方朔的手笔,我看那字不像,但仔细想想,这所谓“相传”背后的逻辑却是说得通的。你想啊,容成、力牧这样的超大腕级仙人[3]都曾隐居太姥山炼药,迷恋神仙方术的汉武帝能不对太姥山青眼相看吗?而在大汉帝国,一座受汉武帝垂青的名山,天下求仙者能不趋之若鹜么!那时的太姥山,“天下第一山”、“三十六名山之首”这样的名号,当之无愧矣!
海上仙都 周兆祥 摄
客观地说,以上种种如果要从地理学上寻找根据,是由于福鼎地处东南海澨一隅的缘故,崇山峻岭三向包围,只一面向海,陆上不易进入,经由海路登陆的方士和被流放到沿海的谪宦很容易把它认为是海岛,以此传闻的结果,更增添了太姥山的神秘性,所以,汉晋方士竞相入境修持这一事实,便顺理成章。
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道教产生之前的战国秦汉时期“神仙传说”阶段,太姥山已经确立她在“仙界”的重要地位——“仙都”。
泰宁县隶属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杉岭支脉东南侧。北靠邵武,东连将乐,南邻明溪,西接建宁,西北紧贴江西黎川。泰宁四周为大山环绕,境内形成溪谷盆地,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地势总特征是四周高,中部低,由西北向东南倾
太姥山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峰林山地。图为太姥山一角(无人机照片)。挺立于东海之滨的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三面临海,一面背山,素有“山海大观”“海上仙都”的美誉。在这里登高远眺,奇石、云海、山峦、海岛等风光尽收眼底,海天胜景一览无余。新华网 王雄 摄
太姥山老牌茶企专场来啦!今天来到了福鼎的太姥山镇,走进一家老牌的白茶企业正山脉。走!这是一家创办于1958年的国营农场茶厂,老厂房最近在翻修,这么多含金量很高的奖项。看一下申奥第一茶,茶王,世博会金奖。我们现在去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太震撼了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景区地处福建东南海岸,是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太姥山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到访。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景区旅游攻略,帮您规划一次舒适、愉悦
从杭州坐上火车,一路南下离开浙江,进入福建东北大门,福鼎。福鼎作为进入福建的第一站,着实让人不会感到失望,就其这个福气满满的名字,就让人能一下子爱上这个城市。走出火车车厢,迎面而来的海风虽然带着些暖意,但也足够让这炙烤的盛夏有了一丝难得的凉
日前,福建宁德福鼎市太姥山镇发生一起命案,死者为嫌犯父亲和一位八旬退休法官。12月20日,福建宁德福鼎市太姥山镇陈姓村民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12月11日上午,该镇上一村民先后杀害自己的父亲以及当地一名87岁的退休
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闽浙边界的福鼎市境内,北邻温州118公里、南距福州200公里,同三高速及温福铁路穿其脚下而过,交通便利。它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观”、“海上仙都
重播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附近。其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主峰海拔917.3米。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闽人称
太姥山不仅是一座白茶山,而且还是一座白茶始祖的山。说这话是需要底气的,底气就是尧帝时代的女神太姥娘娘手植的那株绿雪芽。上古时期的茶树,无疑是迄今最古老的茶树。李步登 摄太姥山最初并不叫太姥山,叫才山,一个丝毫不吸引眼球的山名。相传尧帝时期,
印象福鼎 太姥山是每个人都值得去旅游的一个地方。下面附上太姥山—日游攻略路线太姥山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主峰海拔917.3米。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太姥山—日游路线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太姥山景区广场(赏夫妻峰、十八罗汉朝山)→
福鼎哪里产的白茶最好?有什么区别?众所周知,福鼎是白茶的主要产区,因福鼎特殊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还有肥沃的土壤,都非常适合白茶的生长,所以福鼎白茶的品质要比其它地区的好,在福鼎有五大产茶区,分别为:太姥山、管阳镇、点头镇
中国为数不多的以女性为山神的闽越三大名山之一「太姥山」,相传是尧时老母种蓝草于山中,逢道士后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太姥”。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誉。太姥山奇石林立,福鼎大白茶始祖“绿雪芽”古茶树亦在山顶,“